陈诗武在长老会华人事工所扮演的角色 上述史料再三记述了基牧师与来自厦门的传道人陈诗武创堂的付出,间接地提醒了后人,要讲述本地长老会设教的历史,若仅从阁约翰牧师(Revd John A.B. Cook )于1881年抵新后为始是不尽完整的叙述。基牧师作为马车路尾礼拜堂创堂人的历史定位是肯定的;但有关陈诗武,本地一些撰文对他的叙述往往仅止于"基牧师的同工"此一形容。他是否亦可被视为马车路尾礼早堂的共同创办人呢? 陈氏乃英差会的宾为邻牧师(Revd William C. Burns ) 在厦门地区布道所结的果子,于1857年来新宣教(Matheson 1866, 4-15)。他为何会南来呢?原来1856年时,一位费雷瑟牧师(Revd Thomas M.Fraser )携眷前来方成立的苏格兰人长老会教 (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ingapore,今乌节路长老会)牧会, 富宣教心志的他有意物色人选另在华人中传福音,陈诗武便是在这个情况下来到新加坡;他抵新后即受聘为长老会的传道人,年薪为28英镑,1860年增至56英镑(Johnson 1988, 18 )。 费雷瑟牧师在1 8 60年呈交英长老会的汇报中(Greer 1956, 51),欣喜地指出得力于陈诗武之故(Through his istrumentality ), 三年内有11名华人归信基督;其中四人之后直接参与在华人中的宣教工作。 陈诗武努力宣教的果效亦留史于先后在该长老会敉会牧会魏道伯牧师(Revd Robert M. Greer )与约翰生牧师(Revd Ann Johnson )的著作中。后者如此记述:"我们的早年长执会议记录显示他不时将所带领信主的华人呈报上来准备洗礼。" (Johnson 1988, 18 )) 在记述陈氏于1863年至1864年间带领了九名华人受洗时, 魏道伯更特别阐明:"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洗礼代表的不是基牧师所做的工作,而是陈诗武所做的。"(原文为:It is worthwhile emphasizing that these baptisms represent the work, not of Keasberry, but of Tan See Boo."魏道伯也在同处己述陈氏后来被按立为长老(Greer 1956, 55 )。 事实上,陈氏对传福音的负担,从他自厦门到新加坡的航程中对同船人士所展现的宣教热忱已可见一斑(Matheson 1866, 15)。(有关他在厦门附近的白水营("Pei-chui-ia")接受基督教' 之前的生涯以及他为信仰所付出的代价,可参怀特(White 2012, 40-41 )的引述。
陈诗武的事工报告 陈诗武于1863年10月(Si-Boo 1863 )向牧师与会友(To the Minister and Members of the Church )呈上一份颇详细的华人事工报告,题为The Report of the Chinese Miss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ingapore (按:"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ingapore"即此英长老会教会的全名称), 那时他在新加坡服侍已有"六年七个月之久"了。 在这份署名"Si-Boo the Catechist"(即"传道师诗武") 的报告里,陈氏首先叙述( 1863, 1)自他于1857年3月抵新一直到1860年费雷瑟牧师任内,在圣灵的动工下,共有15名成人及一名孩童受洗,另有一名天主教徒被接纳领受圣餐,"共计有17位人士加入我们教会的名册。"这数目与费雷瑟I860年报告中的"11人"有所出入。魏道伯牧师与约翰生牧师的记述中皆未提及此差异或作出比较,是否是因为没有参阅陈氏的报告或有其他原因则不详。 陈氏在报告里的第二段( 1863, 1)记述了接任费雷瑟牧师工作的马提逊牧师(Revd John Matheson )自1861年5月抵新到当时(即1863年10月),已为18名成人及一名孩童施洗;此外教会也接纳一名幼时在厦门受洗的人士及两位天主教徒的加入。他指出:"所以自从我到此地至今,共有39名人士受洗或被接纳领受圣餐。"他祈愿那些之后离开这里的华人信徒"会在他们所到之处将福音的种子撒开"。 陈诗武的报告不仅是一篇只有统计数字的汇报,也记述了洗礼后成为传道人的信徒的事奉(1863, 4-6):他们是Gan Quee (去印尼布道,"目前"到中国探母并向她传福音。Gan Quee乃陈氏友人,与陈氏一同南来,在船上信主(参Greer 1956, 50) ), Ny Ching Quong (与基牧师在武吉知马同工;相信他就是魏道伯(Greer 1956, 52,54)所提及的Chin Kwang ), Teong Koon Hein (到汕头与宾为邻同服侍,之后到香港与德国宣教士同工),Chee Chew Cheng (由马提逊牧师施洗,之后到槟城当传道)。 提到Ching Quong时,陈氏着墨叙述他与前者和基牧师在武吉知马与在Wayang Satu (按:亚当路邻近)布道的情况,以及设立了以木板建成的小礼拜堂(wooden chapel )这件事,包括他们在那里所遭遇到的一些骚扰。(基牧师在一封1862年的信件中对陈氏与"Ching Kwang"两人的同心事奉表欣慰(Teo 2009, 298)。 "Ching Kwang" 一名乃根据基牧师的拼写,魏道伯则拼写为Chin Kwang。又,约翰生牧师指出(Johnson 1988, 10)成为传道师的Chin Kwang也是由马提逊牧师施洗的。) 在报告的末了,陈氏呼吁其教会在祷告中纪念华人信徒的成长,也纪念他能勇以宣道且事工能够蒙福。(至于这篇报告是否译自中文则未见任何说明。)